據(jù)梧州海事局消息,到12日下午4時,長洲水利樞紐滯留上下航船舶927艘,其中滯留下航船舶803艘。
入秋以來,受少雨天氣的影響,上游來水量持續(xù)減少,西江水位急劇下降,梧州海事局將長洲船閘過閘船舶的配載吃水限制在2.30米以內,并加強了執(zhí)法力度,保障了西江航道的安全暢通。進入10月份,長洲水利樞紐入庫流量銳降并逐日減少,長洲水利樞紐水域通航壓力越來越大,滯留上下航船舶超過900艘。梧州海事局相關資料顯示,12日下午4時,長洲壩上水位為20.25米,壩下水位為4.11米,航道水深只有1.31米,當日過閘下航船舶63艘,上航船舶52艘。
針對西江水位下降導致大量的船只滯航的情況,梧州海事局迅速啟動《梧州海事局長洲水利樞紐水上交通管制區(qū)水上交通安全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加強對船閘上、下游錨地、滯航船舶臨時停泊區(qū)、長洲水利樞紐引航道、龍圩航道的巡航檢查力度,維護船舶停泊和航行秩序。加強與航道、港航、船閘等管理部門的溝通協(xié)調,制定臨時管制措施,加強對過閘船舶的管理。及時向社會發(fā)布有關通航的公告,通過限制船舶簽證等措施限制上下游過閘船舶數(shù)量,從源頭上限制上游各港簽證通過長洲的船舶數(shù)量。加強巡航執(zhí)法,從重處罰不如實申報裝載貨物吃水船舶。加大對長洲水利樞紐上下游水域的巡航密度,及時處置突發(f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