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思茅市團結村家家植樹戶戶造林

綠色時報
2005-08-17
閱讀次數:3407
閱讀字體 【

    云南省思茅市翠云區(qū)六順鄉(xiāng)團結村的荒山、荒地都種上了思茅松、西南樺和桉樹。在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中,團結村村民自發(fā)興起造林行動。全村184戶人家,僅今年就造林7888畝。

    團結村漢、彝、回、哈尼等少數民族雜居,立地條件好,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林木生長。這里地多人少,居住分散,在發(fā)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除林業(yè)以外其他產業(yè)都形不成規(guī)模,農民脫貧難度較大,采松脂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

    在林權制度改革中,“誰種誰所有誰受益”和“管死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開人工林”的林業(yè)政策逐漸深入人心。村民們認為,靠在山坡上翻土塊種糧食的傳統(tǒng)生產方式,最多解決一家人的溫飽問題?!耙敫?多種樹”成為越來越多村民的共識,一家人只要有20多畝山林,10多年后過上小康生活就不成問題。

    看到潛在的巨大效益后,團結村村民自發(fā)行動起來,大搞荒山、荒地造林。翠云區(qū)委、區(qū)政府和六順鄉(xiāng)黨委、鄉(xiāng)政府了解情況后,要求相關部門加強指導,搞好服務,保護好農民造林的積極性。翠云區(qū)林業(yè)局主動為農民造林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區(qū)、鄉(xiāng)派出工作人員,駐扎在村里進行技術指導,村干部也隨時做好協(xié)調服務工作。

    由于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團結村村民造林積極性空前高漲。到目前為止,除固定耕地外,全村荒山荒地基本上都種上了思茅松,部分地塊還種植了西南樺、桉樹等。團結村景東寨的姚文昌,家境比較困難,村里還多次為他申請救濟照顧。在這次荒山、荒地造林中,姚文昌種植了60畝,成為全村戶均、人均種樹最多的人家。這種家家種樹、戶戶造林的自覺行動,成了思茅林業(yè)建設的一個新亮點。


資訊,會議,會展服務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西華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 桂ICP備15007906號-1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299號
電話:0771-5553301    傳真:0771-5553302
網址:www.furrymenstudios.com    郵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