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出口態(tài)勢良好但仍面臨五大制約因素

農民日報
2005-10-26
閱讀次數:3612
閱讀字體 【

    據統(tǒng)計,今年1-8月,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7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23.7%,其中,8月份出口21.9億美元,比上個月減少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億美元,增長26%。福州海關有關專家認為,當前我國農產品出口雖保持良好的增長態(tài)勢,但仍面臨著五大制約因素。這五大制約因素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
    由于相關農產品技術標準的不完善和企業(yè)缺乏自律,農產品的防疫和藥殘控制工作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出口質量。因質量不符合進口國的標準導致農產品屢遭退運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企業(yè)損失巨大。
    農產品出口企業(yè)競爭力不強。如福建農產品出口企業(yè),規(guī)模普遍較小,出口龍頭企業(yè)較少。今年前8個月,福建經營農產品出口的企業(yè)數量達1044家,但規(guī)模達1000萬美元以上的只有23家,僅占出口企業(yè)數量的2.2%。許多出口企業(yè)只作為出口鏈條中的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缺乏市場風險控制能力,無法應對復雜而激烈的國際競爭環(huán)境。
    農產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產品。大部分企業(yè)規(guī)模小和科技水平低,產品附加值低,缺乏自有品牌,這表現在出口上就是農產品拓展市場只能依靠低成本優(yōu)勢。由于企業(yè)多依賴低價競銷,導致惡性競爭嚴重,嚴重影響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秩序,不利于擴大優(yōu)勢農產品的出口。
    國外針對農產品的技術性壁壘有增無減。據商務部調查,我國90%的農業(yè)及食品出口企業(yè)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國外實施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障礙。
    農產品易遭遇反傾銷或其他保障措施。我國出口的都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產品的價格低,同時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對某些國家或地區(qū)出口量增長過快過猛,易招致進口國反傾銷或是采取其他保障措施。如美國從1999年1月起對我國蘑菇罐頭征收平均155%的懲罰性關稅,根據美國方面最新的行復審結果,大部分企業(yè)還得繼續(xù)被征收198.63%的懲罰性關稅;而澳大利亞也于今年4月5日宣布開始對自中國進口的蘑菇罐頭傾銷立案調查。受到反傾銷影響的農產品還有對蝦、松香、蜂蜜、大蒜、濃縮蘋果汁等。
    針對上述情況,福州海關有關專家建議,應從以下四方面著手加以應對:一是加強農產品全程安全質量管理,提高競爭力;二是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農業(yè)外向型經營模式;三是發(fā)展農產品深加工,樹立品牌,提高農產品出口附加值;四是建立應對技術性壁壘和反傾銷的預警機制。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西華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 桂ICP備15007906號-1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299號
電話:0771-5553301    傳真:0771-5553302
網址:www.furrymenstudios.com    郵箱:rosin@rosi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