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國媒體報道,印度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Asean)伴隨著貿易談判遇到挫折,對某些指定的化學品和其它化學品降低關稅計劃要推遲。
印度目前預計削減進口關稅要在2005年1月生效,而不是如同原先指定的2004年11月1日。印度與東盟在2003年10月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構架協議根據結合在該協議中的早期成果程序(EHP),規(guī)定今年11月1日削減關稅。
雙方都沒有透露關稅降低的百分數,他們僅根據EHP作了相互通報。該EHP程序是朝著實現形成印度--東盟地區(qū)性貿易投資區(qū)(RTIA)長期目標的第一步,為該貿易區(qū)還將涉及到一個自由貿易協議(FTA)。
該解除貿易限制原因是無力解決諸如原先指導方針框架準則的等根本問題。
盡管遇到挫折,印度商業(yè)部長樂觀表示:'倘若我國解放思想,并允許我們的談判有必要的靈活性的話,那么就沒有理由不能解決這些問題。'
由印度/東盟在會面后發(fā)表的聯合聲明重申,貿易談判委員會應盡力在由框架協議規(guī)定的最終期限之前完成這些談判。該聯合聲明卻沒有提及2005年1月作為開始降低關稅的修改日期,這是由印度單方面透露的。
該EHP列表包括105種農用品和工業(yè)品,雙方已同意削減關稅。其中包括苯、對二甲苯、鄰苯二甲酸酐(PA)、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甲醚、醛環(huán)狀聚合物、甲基丙烯酸酯類、亞硝酸鹽、碘化物和碘氧化物、碳酸鈣、山梨醇、醌醇及鹽、苯甲酸及鹽/酯、氨基醇苯酚、脂肪族胺化物和規(guī)定種類的染料等。
根據EHP,關稅大幅度降低從今年11月1日開始,并到2007年10月31日印度與東盟六個最初成員國(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實現免除關稅。而對四個新東盟成員國(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到2010年10月31日實現免除關稅。
該EHP還單獨列表印度已同意對新東盟成員國給予減稅的111種產品。在這單獨列表中,化學品為數不多,其中僅包括磷酸、聚磷酸、磷化物、醫(yī)藥品和賴氨酸及酯/鹽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