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1,有“三座大山”橫亙在中國林產品國際貿易面前,那便是持續(xù)低迷的國際市場、日益上升的國內成本和日趨復雜的貿易環(huán)境。然而,即便如此,2011年中國林產品國際貿易額突破1200億美元,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11年伊始,每當提到林產品國際貿易,總有幾個關鍵詞“形影不離”。“房地產調控”、“金融危機”、“貿易壁壘”……從年初到年尾,縱觀媒體新聞報道,但凡提到林產品國際貿易,這幾個詞總會見諸報端,而其映射的經濟環(huán)境,也成為制約中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發(fā)展的“三座大山”,如何越過這“三座大山”也成為關乎產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問題。
貿易發(fā)展穩(wěn)定 出口增速放緩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林產品進出口總值為1204.5億美元,再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28%。其中,出口550.8億美元,增長18.3%;進口653.7億美元,增長37.5%,貿易逆差102.9億美元。進出口仍然以原木、鋸材、紙漿與廢紙、木片等木質林產品為主,出口仍主打家具、紙及其制品、木制品、膠合板、纖維板等林產品。盡管木家具、紙制品、木制品、膠合板、纖維板等我國重要林產品出口總體保持上升態(tài)勢,增長勢頭高于歷史同期水平。但是,作為我國出口量最大的林產品——木家具出口卻增速明顯下滑,拉低了我國林產品整體出口。
縱觀我國進出口林產品,盡管林產品結構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優(yōu)勢產品競爭力不強,劣勢產品發(fā)展緩慢等弊端,產品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優(yōu)化。2011全年我國主要林產品進出口額高于歷史同期,近兩年主要林產品的進口增速明顯,出口也顯示出強勁增長,但進出口額的差正在縮小,說明我國內需增長強勁。我國林產品出口占比較大的家具和紙、紙板及紙制品出口增幅明顯下降是造成我國重要林產品出口增幅放緩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我國制漿造紙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我國不僅已成為全球紙和紙制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高附加值的紙、紙板和紙制品,已經成為僅次于家具的第二大出口產品。
市場結構轉變 新興市場受寵
隨著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歐美傳統市場林產品市場需求減弱,新興市場國家林產品貿易增勢良好。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是中國林產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當前,美國經濟復蘇進程緩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加劇,由此造成歐美林產品市場需求下降,且貿易摩擦有所增加。同時,受國際木材采購政策的影響,如美國《雷斯法案》的影響以及《歐盟木材法案》實施日期的臨近,我國林產品貿易出口受阻,特別是美國“雙反”調查對我國地板出口造成較大阻礙,由于日本災后重建所需大量建材,推高了我國與日本的林產品貿易額,2011年與日本貿易額為79.1億美元,增長約19%。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由于內需強勁、外需恢復等因素,經濟增長動能強勁。2011年,我國與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的林產品貿易繼續(xù)顯示較大增長潛力,新興市場在我國林產品貿易格局中越來越重要。我國對巴西林產品進出口額為24.2億美元,增長12%;對印度進出口額10.8億美元,增長15%;對南非進出口額7.1億美元,增長61%;對俄羅斯進出口額57.6億美元,增長52%。2011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貨物貿易實現穩(wěn)步增長,隨著中國與東盟關稅的不斷降低和自由貿易政策的逐步落實,貿易形勢將持續(xù)向好。2011年中國與東盟林產品貿易額為321.3億美元,增長41%。
房產市場低迷 貿易壁壘嚴重
2011年房地產市場的低迷,使得木制建材市場也遭遇行業(yè)“嚴冬”。然而房地產調控對相關行業(yè)也是一把雙刃劍。2011年全國新建的1000萬套經濟適用房提前完工,中央加大三農的扶持力度,使農民增加收入,城市建設住房和廣大農村的建房住房是我國木家具的重要銷售空間。
由于我國出口市場高度集中,對少數國家市場高度依賴,使得部分國家為維護本國產業(yè)利益不斷設置障礙阻止中國林產品進入該國市場。美國、歐盟和日本頻繁以反傾銷、技術性貿易壁壘等手段阻礙中國林產品的出口,都對中國林產品出口貿易造成嚴重影響。
中國集中遭受反傾銷和反補貼以及“雙反”貿易保護,一方面表現出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迅猛,國際市場競爭優(yōu)勢明顯;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在其國內產業(yè)不景氣、就業(yè)壓力增大的同時,對我國進行集中打擊報復。采用反傾銷和反補貼以及“雙反”貿易保護措施對其國內產業(yè)保護作用不大,但對遭受壁壘的國家卻影響巨大,部分產業(yè)和案件,其政治影響可能大于經濟影響。
由于木制林產品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產品,比較適合在我國發(fā)展。相比之下,國外同類產業(yè)由于不具備市場競爭優(yōu)勢而紛紛倒閉或下滑。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重災區(qū),近幾年來,僅木質林產品遭遇的所謂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案件多達15件,此外還遭遇名目繁多的諸如337、332調查等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隨著森林問題涉及環(huán)境、生態(tài)、碳匯、可持續(xù)發(fā)展、氣候變化等影響越來越廣,政治敏感性不斷增強,森林問題已成為國際熱點問題并直接關系國家權益和未來發(fā)展空間。美國的《雷斯法案修正案》和《歐盟木材法規(guī)》將給我國木制林產品進出口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從傳統壁壘(反傾銷)向新型壁壘(反補貼)延伸,增加了應對難度。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快在市場經濟中轉換角色,更多地成為市場的監(jiān)督者、引導者疏導者,而非管理者。作為面向國際市場的我國林業(yè)企業(yè),也需站在國際市場的高度審視問題,及時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防止企業(yè)遭受難以承受的巨大損失。
用市場換技術 用空間換時間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實施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國家政策一直保持著雙重的目標:一是引進資本和技術,改進和提升產業(yè)結構,所謂“用市場換技術”、“用空間換時間”;二是在引進技術和資本的同時,引入先進的工商制度,所謂“用產權換體制”。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家相關政策也與時俱進的適時調整,針對林產品國際貿易,筆者認為,只有認真研究國家相關利好政策,揚長避短,才能夠加速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發(fā)展。
出口退稅政策作為一種鼓勵出口的有效措施,林產工業(yè)在20世紀末的快速發(fā)展就得益于出口退稅政策。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出口退稅政策嚴重制約了我國工業(yè)產品的升級。結合我國當前對外貿易現狀以及外匯儲備現狀,出口退稅政策或將逐步取消,將退稅的財政預算,利用WTO框架范圍內允許的措施,合理的轉移到行業(yè)或企業(yè),扶植企業(yè)創(chuàng)新也不失為一項有力舉措。
提高產品附加值離不開技術創(chuàng)新,政府一方面應在積極改善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另一方面,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企業(yè)與科研機構和大學院校之間,要充分交流溝通,細化產品市場,提高行業(yè)門檻,最大限度限制同質低質低價的產品涌入市場。
木材合法性來源問題是制約我國原木進口的壁壘之一,為了獲取進口木材的合法性證明,我國林業(yè)主管部門可以和主要的木材資源出口國,建立國際木材合法性聯合認定體系。同時還可實施進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保持原有傳統進口區(qū)域的進口,加強新的進口市場非洲和拉美等地區(qū)市場的開拓,避免由于進口市場過于集中而帶來的木材產業(yè)安全形勢的惡化。
結合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未來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將在重重挑戰(zhàn)影響下有所放緩。近期,全球經濟復蘇勢頭進一步放緩,經濟下行風險增大,歐元區(qū)經濟“二次探底”,主權債務危機仍在蔓延,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際大宗商品高位波動,很多國家通脹仍然維持高位。外部需求下降與成本上升疊加在一起,外貿企業(yè)特別是中小林業(yè)企業(yè)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經營困境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進口增速也會有所回調;人民幣升值壓力不斷增大,房地產調控政策全面加碼,以及受同期基數較高等影響,2012年我國林產品進出口總體增速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