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2014年春季年會于4月11日至13日在華盛頓舉行,加快經濟結構改革,以促進全球的可持續(xù)增長成為此次年會的重要議題。
盡管部分與會者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存在的風險提出了擔憂,但中國不斷進行的經濟結構性改革仍得到了來自多方的肯定。
全球經濟復蘇依然脆弱
IMF近日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小幅下調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預期0.1%至3.6%,IMF總裁拉加德在此次年會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全球經濟雖然正在復蘇,但復蘇仍然很脆弱且緩慢。因此如何維持全球經濟更快、更好、更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成為當前全球面臨的最重要任務。
拉加德指出,IMF認為,總體而言,全球經濟正在出現向好的轉折,但復蘇仍然過于脆弱而且緩慢。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著發(fā)達經濟體特別是歐元區(qū)長期低通脹率,以及經濟低增長等方面的困擾,對于全球經濟長期發(fā)展來說,各國應該加快經濟結構改革以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xù)增長。
拉加德強調:“盡管目前整體經濟已經表現得不錯,但還可以表現得更好。我們也要防范未來的經濟低增長。為此,我們需要有宏偉且連貫的政策來避免長期的低增長,確保全球金融穩(wěn)定。這意味著所有的國家,發(fā)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國家都需要加快結構改革,這既關系到產品和服務市場,也關系到就業(yè)市場。”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則表示,2014年全球仍然有10億極端貧困人口,要實現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貧困人口的減少有四分之三的功勞來自經濟增長。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的短期風險減少,但他表示中期風險仍令人擔憂。
金墉強調:“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全球經濟的中期風險。具體而言就是擔心在后危機時期,各國改革的速度可能會變慢。我們必須馬上把重心回歸到結構改革,因為一個小小的倒退都可能導致數百萬家庭陷入貧困而不是擺脫貧困。”
中國經濟改革受肯定
在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盡管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被廣泛討論,但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成果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肯定。
拉加德認為,中國確定了今年7.5%的經濟增長目標,這與該組織預測相符,中國顯然將繼續(xù)對全球經濟增長做出重大貢獻。她不認為中國經濟會迅速下滑,她能感受到中國政府對改革的態(tài)度是嚴肅堅定的,拉加德強調,經濟再平衡已經在中國出現,并已成為中國的政策。拉加德對中國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qū)間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朝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正確一步。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則表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正從出口型轉向服務消費型,他對中國正在實施的結構改革表示贊賞,“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中國的改革還在繼續(xù),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推動結構改革的決心”。
IMF經濟顧問和研究部主任奧利弗·布蘭查德甚至認為,中國增長略微放慢是好現象,因為這可能只是中國轉向更加平衡經濟增長一個可取的“副產品”。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主權評級業(yè)務首席經濟學家盧西奧·維尼亞斯·德蘇扎認為,雖然當前中國經濟增速與過去幾年10%的水平相比有所下降,但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也相應增加,同時中國經濟轉型意味著需求結構發(fā)生變化,但總需求規(guī)模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此外,其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不會對其他新興經濟體造成明顯影響。
關于中國債務和影子銀行問題,IMF表示,歡迎中國政府已經采取的提高透明度、加強監(jiān)管和消除道德風險的舉措。該組織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何塞·維納爾斯指出,如果金融部門出現問題,中國有很大的緩沖空間,因為外匯儲備充足、財政狀況良好。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尼古拉斯·羅迪也認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影子銀行規(guī)模并不大,貸款證券化業(yè)務也很有限,同時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宏觀經濟政策緩沖空間,不會因影子銀行風險而發(fā)生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