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促發(fā)展 苗寨換新顏

山東林業(yè)產業(yè)信息網
2008-03-31
閱讀次數:2721
閱讀字體 【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縣龍?zhí)多l(xiāng)白竹村委會共有115戶508人,其中苗族占58%。過去,白竹村不通電、不通公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方式落后。林業(yè)資源豐富,山區(qū)群眾守著“金山”受窮。
  
    改革開放以來,白竹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開展林改工作以來,苗寨的面貌煥然一新,生產條件,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和提高。
 
    一、林改促進了核桃產業(yè)發(fā)展。2006年白竹村開展了林改,工作隊駐村入戶和全村干部群眾認真討論,因地制宜,制定出了符合本村情況的林改方案,破解白竹村林業(yè)發(fā)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黨員、村組干部帶頭示范,每戶培植一個核桃豐產園,以此來帶動群眾的發(fā)展生產,結合扶貧整村推進項目,對困難農戶給予一定的核桃種植資金扶持,核桃種植得到了群眾的熱情支持和擁護,積極投工投勞參與建設??h林業(yè)局組織科技人員到白竹村進行了核桃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科學技術培訓,使得傳統(tǒng)的核桃產業(yè)得以發(fā)展壯大,成為了白竹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yè)。
  
    二、林改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林改落實了山林經營主體,使白竹村林農吃下了“定心丸”,激發(fā)了村民發(fā)展林業(yè)、靠山致富的積極性,在全村33名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下,白竹村在管理好原有核桃樹的同時,2006年開始每年種植核桃達1000余畝,12000余株。全村現(xiàn)有核桃面積4000余畝,僅核桃一項,2007的產值就達300余萬元,戶均達2.6萬元,人均6000元。預計五年后核桃收入可達500余萬元,人均1萬元,核桃產業(yè)發(fā)展勢頭強勁,成為苗家人的主要經濟來源。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苗寨的村容村貌也發(fā)生了變化,好多農戶在自家院內打上了水泥地面、建起了花臺,安裝了太陽能洗澡間。全村90%以上的農戶使用上了程控電話和手機,95%以上的農戶擁有家庭影院,10余戶農戶購買了農用運輸車,50余戶農戶購置了摩托車,全村經濟步入了良性發(fā)展。
  
    三、林改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林改有效解決了林改前山林界址不清,山林糾紛不斷和大戶與林農山林不均等歷史遺留問題,也解決了農村干群矛盾,使山區(qū)社會鄰里之間、干群之間和諧相處。白竹村把解決矛盾糾紛作為林改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共解決林權糾紛18起,使得歷史遺留的林權糾紛矛盾得到了有效解決,社會治安明顯好轉,促進了“平安村”的建設。
  
    四、林改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白竹村結合林改,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實施黨員電教和“六個一”工程,制定規(guī)劃,完善措施,村務公開,集體決策,把致富能人培養(yǎng)成為黨員,把黨員培養(yǎng)成為生產發(fā)展的領路人,生活寬裕的實現(xiàn)人,鄉(xiāng)村文明的帶頭人,村容整潔的引導人,管理民主的實踐人。通過林改基層黨員作風更加扎實,工作更加認真,真正做到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落實,并把林改與農村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帶領群眾發(fā)展生產,深得群眾支持和擁護。
  
    五、林改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林改前,村民對山林不重視,耕山沒有積極性,每到農閑時候,農民無所事事,經常沉迷于打牌、搓麻賭博。林改后,林農真正成為了集體山林的主人,提高了林業(yè)生產經營效益,使林農不離開家門就能實現(xiàn)增收致富的目標。農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科學、學技術致富成為農村的新時尚。全村共開展各類科技培訓120場次。白竹村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村“兩委”積極組織開展具有當地民族特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文化體育活動,組建了民族體育競技和民族歌舞表演隊伍,多次赴省、州參賽,并載譽而歸。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講文明,樹新風在苗寨已蔚然成風。


資訊,會議,會展服務

杭迺懿  13481109710 
 




 

     

 
 
Copyright © 2000-2012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廣西華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 桂ICP備15007906號-11     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0299號
電話:0771-5553301    傳真:0771-5553302
網址:www.furrymenstudios.com    郵箱:rosin@rosin-china.com